11月2日,动漫18
2025级新生学科导论活动在滨江校区会议中心顺利举行。沈其荣院士应邀做客“未来讲堂”,与2025级全体本研新生面对面,共话学术科研与人生成长。学院副院长张旭辉主持,院长张瑞福、党委副书记孙笑逸、2025级全体新生班主任参加活动。

聚焦规划:引领学子走出迷茫
围绕“早定目标,砥砺前行”的主题,沈其荣从“向阳而生”“向下扎根”“向难求进”“向上攀登”四个层面为学子指明方向。沈其荣指出,“定方向比空想更重要”“要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自学”“青春的投入是未来的底气”。他勉励学子直面挑战,久久为功,刻苦钻研,以扎实过硬的学习成果,切实回报父母养育之恩、学校培育之情,更以所学所长服务国家发展、回馈人民期盼。


立足专业:阐释绿色农业前沿
沈其荣结合专业领域,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有机类肥料定义和分类、主要功能及发展趋势等。同时,他以团队研发的木霉生物有机肥为典型案例,详细阐述了该肥料在耕地质量保护与农业生产提质中的实践路径,充分展现了学术研究“学以致用”、科技成果转化为耕地保护与增产增收实效的创新举措。

互动交流:砥砺思想启迪人生
在互动交流环节,在场同学热情高涨,抛出了“大一阶段应重点锤炼哪些品质以夯实学术科研基础?”“如何破局‘生化环材’就业困境、找准职业方向?”等现实关切的问题。针对学子困惑,沈其荣结合自身经历与行业观察,勉励大家树立远大志向,以敢闯敢试的劲头勇攀学科高峰,在探索求知的道路上保持开放心态,主动向导师、同辈请教;更着重强调,锤炼高尚品德是实现个人成长的首要前提,唯有以德立身,才能明确自我价值追求,收获他人的信任与尊重。


整场报告时长3个小时,现场同学反馈热烈。在报告收尾总结环节,张瑞福对2025级新生提出期望,希望他们以此次报告为重要起点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,既要主动深化对专业领域、个人成长的思考,也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,系统规划日常学习任务与阶段性目标,为未来发展筑牢根基。
报告后,2025级本科生新生在各班班主任的带领下有序走进实验室,近距离接触科研设备与实验环境,沉浸式体验科研氛围。


感想体会
讲座落幕:多位学子畅谈体会,共话收获。
聆听沈其荣院士的讲座后,我对大学的憧憬从模糊变得清晰坚定。“向阳而生,向下扎根”的箴言令我铭记,它指引我既要怀揣理想,也要埋头苦干。讲座让我醒悟,大学需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,图书馆、实验室才是核心 “课堂”,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竞争力。我也将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,互相砥砺。这场讲座为我的大学生涯扣好了 “第一粒扣子”,我将牢记“向难求进”的精神,主动规划学业生活,向下扎根、向上生长,不负韶华。
环工类2508班 赵李连珏
沈院士的讲座颠覆了我的想象,没有高高在上的大道理,反倒像长辈掏心窝子的叮嘱。他提醒少打游戏、少吃外卖,那句“担心塑料盒子去向”的话,让我将个人习惯与山河土地相连。他把“人品”作为进实验室的首要标准,强调“open mind”与家国情怀,让我感受到南农的人文关怀 —— 先培养健全有温度的人,再成就科学家。
这堂课不仅传授知识,更提醒我:人生意义始于管住自己、关心他人,做有担当的人。感谢院士三小时的苦口婆心!
环工类2505班 白宛鑫
初入南农资环院,沈其荣院士的讲座解答了我的困惑。他指出大学是科学殿堂,大学生需有目标。院士以“唯有源头活水来”指引方向,鼓励我们主动汲取知识养分:走进图书馆沉淀积累,深入实验室探索实践,用求知热情丰盈大学生活。院士的话如明灯,让我收起浮躁,以笃行追远志,在资环领域扎根,为守护土壤健康奉献青春力量。
环工类2506班 梁诗琪
沈其荣院士的讲座,让我明晰大学的奋斗目标与科研意义。院士讲到“按20年攻关取得一个重大突破,新生现在开始努力是最佳时期”让我记忆深刻,叮嘱我们“现在进入实验室”,点明大学是科研实战地;借木霉菌生物有机肥研究,展现科研需潜心、贴现实,启示我们要做对国家、社会、人民有用的研究。讲座让我明晰大学不是人生的“休整站”,而是科研梦想的“启航港”。我会早定目标,在课堂积累,于实验室实践,以奋斗奔赴未来。
环工类2503班 赵俊鹏